【養生教室】都巿人壓力大精神繃緊情志鬱悶 中醫教煲解鬱健脾湯水【內附食譜】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06/16 16:51

最後更新: 2023/06/16 16:52

分享:

分享:

註冊中醫師賴振平博士指出,在湯水酌量加入麥芽、鮮百合或食物佐料中多放點芫荽都有解鬱健脾的作用。

近日香港發生兩宗駭人聽聞的案件,都懷疑與精神健康出問題未得到適當的治療或處理有關,頓時引起普羅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。

很多時會提及精神問題、情緒病,無論診斷及治療都以西方醫學為主導,事實上,中醫在情志上的「鬱症」、「癲狂」和「癔症」素有研究,今次從中醫來看精神健康的闡述。

中醫歷來對情志的毛病就有深入的探索,簡義上可以從「鬱症」、「癲狂」和「癔症」等入手,註冊中醫師賴振平博士逐一解說:「鬱就是滯而不通的意思,由於情緒波動,氣機鬱滯,由氣及血引起多種症狀。其中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指出鬱症可分為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濕鬱、熱鬱、食鬱,稱之「六鬱」,他認為:「氣血沖和,萬病不生,一有怫鬱,諸病生焉,故人身諸病,多生於鬱。」

癲狂在定義上的癲是精神抑鬱、表情淡薄、癡呆沉默或語無倫次;當中的狂症以喧鬧躁妄、歪情異行、動而多怒為特點,歷代不少醫家都認為這些病與痰瘀互結有關。

中醫理論中,鬱就是滯而不通,情緒波動可致氣機鬱滯,由氣及血引起多種症狀。(iStock)

癔症是由精神因素,如生活事件、內心衝突等引起的精神障礙,類似今天精神病中的思覺失調。

痰瘀影響氣機暢順

以上提及的痰瘀究竟從何而來?賴醫師表示,痰瘀和津血本是同源,津液和血液皆來自水谷精微,行於脈中為血,滲於脈外為津液,像唾液亦為津液之一。由於津液代謝失常,轉化為痰飲水濕;血液在脈管中循行遲緩,偏集成痞,阻於脈絡為瘀。代謝失常的原因,有言氣為血帥,氣行則血行,當氣滯則血凝,痰瘀結成又影響氣機升降出入,造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
因此他說精神健康的基本元素,先要保持人體的氣機升降出入正常,不受外來或內在的因素干擾,在心理上時刻保持正面的心態,懂得駕馭困難,學懂「人生大挪移」,養成安靜而內養,不因紛擾而外加,順其自然,經常保持少好、少思、少念、少欲、少事、少語、少笑、少愁、少樂、少喜、少怒、少惡。「培養志閑而少欲、心安而不俱、形勞而不倦,若能逐步做到『十二少』,自然有助減輕情緒波動,氣機升降順暢,痰瘀積聚自然減少。」賴醫師說。

中醫學上的「十二少」:少好、少思、少念、少欲、少事、少語、少笑、少愁、少樂、少喜、少怒、少惡,自然有助減輕情緒波動。(iStock)

辛辣燥熱寒涼生冷   宜少吃

日常起居飲食多加注重,可減痰瘀衍生。他指平日避免進食膏粱厚膩、刺激辛辣燥熱和寒涼生冷的食物,避免脾胃受傷,脾為後天之本,也為生痰之源,莫使痰濕熱互結,導致清陽不升,氣血運行受阻;若復加情志不暢,肝鬱氣滯,更令氣血運行失司,痰瘀驟生,就容易引起情志的疾病。

「試問當人大怒之下,還會有心情開懷進食嗎?同時在情志上更要講求心平氣和,中醫明言:『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憂傷肺、恐傷腎』,突然其來的情志波動,會令人失去理智的思維,模糊了心眼,故學懂保持正面的心態,懂得駕馭困難,就有利控制不正常的情志活動。」

運動飲食調節情志 

衞生署指本港每100名成年人,有3人是抑鬱症患者,但只要及早發現和接受適當治療,情緒病可以治癒。賴醫生說預防勝於治療,當出現一些情志病的症狀時,例如經現胸口翳悶、頻頻歎氣,沉默抑鬱、失眠煩躁、無故欲哭等,就必須勇敢面對,不要藏匿遮掩,中醫的基本治療大法重在調暢情志,疏肝解鬱。

註冊中醫師賴振平博士說:「精神和社交的軟件都必須保持良好的狀態,否則會互相拖累。」(經濟日報資料庫)

除了藥物和心理輔導外,運動對幫助治療甚至預防抑鬱症,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。「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運動後心情會好轉,其實運動有助大腦吸收同釋放多巴胺,多巴胺又被稱為快樂激素。另外,運動時會分泌血清素,血清素在大腦中的含量愈高,有抑鬱症傾向的愈低。所以一周3到5天,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可以顯著改善抑鬱或焦慮症狀,但每次10到15分鐘的小量體育鍛練也能有作用。」

至於飲食方面,上文已提過一些不宜進食的食物,有助益的是平時可以使用一些含有清香氣味的玫瑰花、洋甘菊、素馨花或薄荷等沖水焗服,或者在湯水酌量加入麥芽、鮮百合或食物佐料中多放點芫荽都有解鬱健脾的作用。當感覺症狀愈多愈明顯時,最好就是病向淺中醫,接受適當的治療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解鬱健脾湯水

都市人生活壓力大,飲食不定時,情緒繃緊,賴醫師提供以下解鬱健脾的湯水方,大家不妨一試。

五指毛桃百合湯水
材料:
五指毛桃1両
鮮百合2個
佛手3錢
蓮子肉2錢
無花果3個
合掌瓜2個去皮
瘦肉隨意
做法:
3-4湯碗水煲1.5-2小時,以上分量為4人用。

記者:周美好